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根据E20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,2020年上半年餐厨/厨余处理处置项目共计成交39个,占据上半年固废市场成交项目的35%之多,成为仅次于垃圾焚烧项目的第二大固废板块。
近年来,我国固废处理行业发展十分迅猛,固废市场呈现出广阔的上升空间,成为各路资本与大咖关注的焦点领域,这其中,垃圾焚烧发电凭借稳定、长期、高回报的特征,成为固废行业较早兴起的细分领域。经过众多企业在市场上的耕耘,垃圾焚烧领域如今已巨头林立,市场空间渐渐逼仄,新释放项目增速放缓,而之前因为市场小、散、不成气候而成为配角的餐厨垃圾市场渐有崛起之势。
处理难度大,市场起步晚
我国餐厨垃圾行业市场起步晚,与行业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。
餐厨垃圾可以说是生活垃圾中没有价值的部分,因此它作为配角的角色并非偶然。餐厨垃圾成分复杂,处理所需的技术难度非常大,可利用价值也相对低,发酵后会产生许多有害有毒元素,对土壤和水源污染大,也无法填埋处理。而且,餐厨垃圾产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,非常分散,集中处理会带来高昂的运输成本、管理成本,因此开发成熟的技术和市场难度较大。
多年来,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,餐厨垃圾处理市场缓慢发展,但并未有过真正的突破,直到2019年,我国各大城市陆续进入垃圾分类“强制时代”,以餐厨、厨余为主的湿垃圾处理成为新的市场风口,有机垃圾处理渐渐从配角走到了C位,市场开始变得炙手可热起来。
垃圾分类掀开风口 餐厨(厨余)市场进入上升渠道
正如中国固废网对有机垃圾处理市场回顾梳理中所提到的,如果说固废行业是一个大循环圈,那么垃圾分类和互联网就是这个大循环的入口。
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推进,各地厨余垃圾分出量明显增加,市场处置需求被唤醒。根据国家相应规划,在2020年底,我国将会有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成功筹备及部署生活垃圾分类工作,厨余垃圾处理市场或将在政策下迎来大爆发。
以较早实施垃圾分类的上海来说,截至2020年6月中旬,湿垃圾分出量达9632.13吨/日。与之对应,上海湿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也在快速跟进,“十三五”规划确定的15座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项目,已全部开工。目前,上海市湿垃圾处置能力约5050吨/日,后期还将新增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1450吨/日。
自今年5月1日,北京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也已近百天,根据北京日报报道,7月份北京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较垃圾分类实施前增长4倍多,特别是7月下旬日均分出量已突破2000吨。
各地大量稳定增加的厨余垃圾使得将其进行集中综合处理,增大处理规模,降低单位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成为可能。培育多年的市场,在2020年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通道。
据上半年固废市场成交项目的35%之多,成为仅次于垃圾焚烧项目的第二大固废板块,这一数据也是市场渐火的一个显著信号。E20研究院分析认为,随着各个城市不断提出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,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餐厨/厨余末端设施需求,餐厨/厨余市场释放速度加快。
政策一来如同“赶鸭子上架” 行业凸显产能缺口短板
一边是旺盛的市场需求,另一边却是全国各地厨余垃圾产能供需缺口较大的现实。
目前,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都是空白的,近一两年来突然面临垃圾分类的政策压力,各地开始紧急建造餐厨/厨余垃圾处理设施,颇有“赶鸭子上架”的意味。
国家《“十三五”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》提出,到2020年底,力争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40000吨/日,城市基本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。地方层面,全国已有300多个地方出台了餐厨垃圾管理办法,对适用范围、责任主体、收运和处置要求、违规行为处罚等内容作了相关规定,不少省市还将处理餐厨垃圾列入年终考核。
但市场需求真正转化还有好多关卡需要“闯”。厨余垃圾终端处理设施不足,总体建设滞后是国内普遍现象。
E20研究院数据库显示,截至2019年5月,我国大规模厨余垃圾处理厂仅10余个,总处理能力约合6000吨/日,且大多并未落地运营。伴随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,众多城市已经或正在规划建设厨余垃圾处理设施,厨余垃圾处理产能有望逐步扩大。
(图片来源:网络;文章节选自:中国固废网 赵利伟)